好利贷新闻

来看看你的银行存款产品列表,有没有被大平台们大数据了?

各位好,我是可以让你了解更多银行存款产品的“道叨”!

  熟悉道叨之前测评的朋友应该知道,每周1期的银行存款产品其实都是基于几个大平台上的银行存款产品来进行测评和介绍的。

  但是这个测评一直受限于某些平台的限制,无法获取到完整的银行存款产品信息。也就是本期所要聊的主题,“大数据限制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下这个话题。

  什么是“大数据限制问题”

  有些朋友可能不明白“大数据限制问题”?我先直白的解释下,它指的是每个人在相应平台上能看到、购买的产品会不同,类似很多时候所谓的“千人千面”。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它意味着你的产品选择权可能(请允许我用这个词)被这些平台所操控。

  举个例子,这个平台明明有一年期4.75%存款利率的银行存款,你也符合购买条件。但是你去检索或者查找时,发现你只能看到一年期4%的银行存款。

  于是不完整的信息让你做出错误的决定,你误以为现状这个是最好的产品,你就直接买了。

  这里我也点个名,比如X东金融、X付宝、X小满金融、X米金融等等(平台名已经打码)。大的平台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这个问题。

  平台(中间商)的价值和限制

  还记得去年的格兰仕和天猫的618、11.11事件吗?格兰仕618公开投诉天猫的搜索限制、1111起诉天猫对它的垄断行为。

  最后在今年6月默默的撤诉了,啪啪打脸了自己。

  贴个格兰仕事件里的2次公告,给各位瞻仰下。

  如果我们放在现在的这事来看的话,这些互金平台利用技术、服务,进行产品的聚合、账户的整合来提升用户理财产品的交易体验。

  作为平台你通过你的服务向银行(产品供应商)收取费用无可厚非,甚至哪怕你学丰巢向用户收入服务费用,我也可以认。

  但是现状是什么?

  现在是你进行了“信息封锁”,导致部分用户购买了“可能”(请容许我用这次词)与他期许不一致的产品,导致了“可能”存在的利益损失。

  作为平台,你可以说你没接入这个产品!你可以告诉我这个产品我买不了!甚至可以告诉我购买这个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但是没有任何原因、告知的情况,你就直接限制我的信息查看,这实属过分了。

  当然中间是否有利益的驱使,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而现有的这些平台身为中间商,它作为平台最大的价值就因为这个,重重的打了折扣。

  我依稀记得改革开放时,曾经有个罪名叫“投机倒把”,说的就是“中间商赚差价”的这个事。

  平台上的高存款利率的银行存款合法吗?

  其实很多朋友,都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些互金平台上的存款产品利率这么高?

  首先先给大家交代一个背景,其实基于这几年央行政策的下发和完善,国内存款、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在形式上可以说已经完成了。比如大家熟悉的贷款LPR、存款利率的上下浮动等等。

  (如,2013年7月20日开始,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基准利率)0.7倍的下限;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相关政策和表态太多,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本质上,这些银行存款产品利率的上浮是合法合规的。

  其次,基于银行的揽储任务的需要不同、经营能力的不同,每家银行都会有不同的储蓄成本、获客成本的承受能力。我们其实无法一概而论。

  同样的银行可能线上的获客、揽储成本较低,因此相对线下来说,推出的线上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会更高。

  因此,利率的高低一般多是银行基于当前的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产品会怎样?

  其实很多朋友对银行存款的率的认知,一般都只是在线下网点或者几个常用银行卡的网银内看到的。

  往往在第一眼看到几个大平台上这些产品时,大都顾着去核实这些产品的真伪性。而往往忽略了一点,去深思平台方在业务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操作的事宜。

  正如文首所描述的“大数据限制问题”,有多少用户可以发现呢?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一个疑问:如果没有这些平台,我直接去银行,存这些银行存款产品利率会不会更高呢?

  答案是:会的!

Write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